联系我们
技术支持
I+G是什么?为什么叫I+G?为什么I和G复合使用效果最好?-天调
发布日期:2011/5/8 11:50:36
2. 为什么叫I+G?
答:所谓I+G,是肌苷酸钠和鸟核酸钠各50%结合(混合)取英文开头字母的简称。
I即IMP,其英文全称:DISODIUM 5’ - INOSINATE。中文学名:肌苷酸钠。
G即GMP,其英文全称:DISODIUM 5’– GUANYLATE。中文学名:鸟核酸钠。
3. I和G的具体功效是什么?
答:I即肌苷酸钠。天然类的肌苷酸钠富含于如鸡、猪、牛和金枪鱼、沙丁鱼等肉类食品中。
即人工合成的肌苷酸钠相当于“肉”的鲜味。
G即鸟核酸钠。天然类的鸟核酸钠富含于如蔬果、香菇和菌类等食品中。
即人工合成的鸟核酸钠相当于“香菇”的鲜味。
当然,人工合成的肌苷酸钠、鸟核酸钠只具有模拟以上生物食品的鲜味而已。
4. 为什么I和G复合使用效果最好?
答:这是源于生活实践。
在猪肉煲汤过程中,假如再放几片香菇,前后的鲜香味是不一样的。这就是肌苷酸钠(肉)和鸟核酸钠(香菇)结合时, 将使食品的味道更丰富和鲜美。
当然,自然界的香菇的“野味”和“肉味”是I+G不可企及的。
人工合成的鸟核酸钠和肌苷酸钠的结合起到各自鲜味的互补。
实践证明:当I和G各半结合时,为最经济的使用成本和最佳的使用效果。
5. I+G的作用是什么?
答:I+G是调味料行业(如酱油、酱料、鸡精等)、肉制品行业、咸味香精行业不可少的增鲜剂。
I+G有多样性的呈味效能:
①抑制食品过咸、过酸、过苦等味道,中和氨基酸、面粉的异味。
②增强食品肉的鲜味和香味;调节食品的咸甜适中,增进“味觉”的可口度。
③在罐头生产中既可抑制金属的“铁腥味”及其它不良气味。
④保持肉制品的肉鲜味和色泽。
⑤应用于乳制品可提高核酸类营养物质,接近母乳成分。
6 .有I+G品牌宣传I+G的调味功能时,说I+G的核苷酸是重要的核酸类营养物质,有提高免疫力,促进大脑发育等功效是真的吗?
答:I+G里的核苷酸成分是否有这个功效,我所知道的所有进口I+G都没有这样的功能的表述。
I+G是人工合成的食品增鲜剂,如果把I+G里面的鸟核酸钠的效果等同于香菇里的鸟核酸钠的效果的话,香菇煮出来的香味是“香味四溢”,而添加I+G就绝对没有这样的效果。根据“药食同源”的概念,做药的核苷酸和生物食品——香菇里的核苷酸应该是一样的道理。但I+G里面的核苷酸是否真有这样的功效不得而知。
笔者认为把I+G的功能定位在调味功能的范畴是最妥当的。
任何跨越调味功能的范畴都不是I+G的本来意愿。
7. 目前我国市场销售的I+G有哪几种品牌?
答:在中国市场销售的有5个品牌。它们是:
日本武田-麒麟公司出品的“利福达-RIBOTIDE”I+G,日本味の素I+G,南韩大象公司的“味元”I+G(原产地日本),南韩希杰I+G(现在山东生产)和广东“星湖”I+G。
以上5个品牌I+G都有自己的资讯记录,通过电话和互联网都可查到。
8 .网上叫卖的美国某品牌的I+G是真的吗?
答:如果在互联网输入“I+G”名词,的确可检索到北方某公司自称代理美国某品牌的I+G的宣传网页。但其所附的外包装图片上没有所谓的美国某品牌的资料(无产地、无公司名称和生产批号)。真假一目了然。
9 .5个品牌的I+G有何差别?
答:有水分含量和制作工艺的差别。
① 结晶水份的差别。
序号 |
品 牌 |
结晶水分含量 |
厂商及产地 |
1 |
利福达I+G |
22%---26% |
日本武田-麒麟 |
2 |
味の素I+G |
23%---27% |
泰国味の素 |
3 |
味 元I+G |
24%---28% |
南韩大象 |
4 |
希 杰I+G |
24%---28% |
南韩希杰 |
②生产工艺不同均匀度是有差别的。
利福达I+G是将IMP和GMP半成品的各50%在反应釜“共结晶”而成。即任一结晶都是IMP和GMP各半均匀结合的产品。
其它品牌I+G则是IMP的成品和GMP的成品各50%的混合物。
10. I+G之间质量的差异影响使用效果吗?
答:如果说不同品牌I+G之间水分的差异就是他们之间质量差异的话,因为I+G的添加量在千分之一和百分之一之间,所以作用于被添加食品的鲜味效果的差异是很微小的。
不同品牌I+G质量的差异其实就是鲜味的差异。
因为食品的功能(如色、香、鲜、味等)通常是靠人的感官来判断的。所以不同I+G品牌之间质量——即鲜味的细微差异,人的感官根本不能觉察。
我们可用数学计算来证明。
例如,以酱油添加千分之二的I+G标准计算,不同品牌I+G之间百分之一的差异在酱油添加I+G千分之二时的实际差异为10万分之2(千分之二的添加量×百分之一的差异)
所以,人的感官功能根本不可能觉察到鲜味细微差异的存在。
而调味料的鲜味是靠感官功能来判断和评价的,既然人的感官功能根本就觉察不到不同品牌I+G细微差异的存在,它们之间的差异就不影响使用效果。
11 11.日本武田-麒麟公司出品的I+G为何叫利福达?
答:利福达的原意就是核苷酸(I+G)。
利福达是源于RIBOTIDE的译音。RIBOTIDE即是英文RIBONUCLOTIDE(核苷酸)缩写而来的。
日本武田药业株式会社早于60年代率先工业化生产核苷酸I+G后,为便于让用户识记这一最新的调味料增鲜剂产品,就取英文RIBONUCLOTIDE缩写为RIBOTIDE作为自己核苷酸(即I+G)产品的名称。并将RIBOTIDE®注册为自己的商标。
据说味の素(Ajinomoto)和希杰(CJ)也分别用Ajitide和Cjtide注册为他们I+G产品的名称和商标。
12. 日本武田的利福达I+G据说很“牛气”,是真的吗?
答:其实,日本武田药业株式会社不单是全球知名的药品制造商之一,还开创食品增鲜剂I+G的四个第一:
第一个工业化合成I+G;
第一个采用“共结晶法”先进工艺生产I+G(这一工艺领先其它厂家近四十年);
第一个注册I+G产品的品牌——即RIBOTIDE(利福达);
第一个进入中国市场。
13. 为何利福达I+G的包装总是与其它牌子不同?
答:这又是利福达I+G“牛气”的一个缩影!
其实,利福达I+G一直引领进口I+G包装的潮流又独树一帜。
1990年及以前,利福达I+G是采用墨绿色园铁桶(25公斤净重量)包装,这样的包装给人稳重高贵的感觉。
当其它三个进口品牌I+G都用马口铁皮桶加纸箱包装时,利福达I+G销往中国市场的包装已率
先改为10公斤纸箱包装(内2个纸盒各装10包×500克),这样的包装给人精致和高档次的感觉。
而且,其内外包装纸箱特选加拿大纸版加工,纸箱不但坚固且不可复制,之所以使不少觊觎利福达的作假者无法得逞,就是因为找不到加拿大的特殊纸版加工纸箱,“外在“仿制不了,作假自然就“无机可乘”。利福达I+G是中国市场唯一不被假冒的I+G品牌。当时过10多年后,其它三个进口I+G品牌改铁桶包装为纯纸箱包装时,利福达I+G又已全部改用全球统一的25公斤纸箱的大包装,其同样采用加拿大纸版加工的坚固的纸箱(其纸箱空置可同时在四角站立二个人不变形),足见利福达I+G制造商对里外品质的精益求精。从以上包装对比,可更多的了解利福达I+G与其它进口I+G的不同和领先之处。
14 .为何利福达I+G的知名度不如其它I+G牌子响?
答:这和利福达I+G“过度牛气”有关。做什么都是一样,“过”了头就会“适得其反”。
利福达I+G是随改革开放涌入我国投资办厂的外资食品企业率先引进。外资食品企业成为利福达I+G进入中国的免费广告载体,这有利因素本应成为利福达I+G“先入为主”提供有利条件,但却被利福达I+G的厂家奉为“皇帝女不愁嫁”的招牌。在随后进来的日本味の素I+G以其适中的价位为众多食品厂家采用时,利福达I+G高企不下的价格(比日本味の素I+G贵1万元/吨以上)定位使自己失去拓展市场的大好时机;当南韩的味元、希杰I+G用价格的杠杆撬开中国市场,打破日本I+G独占中国市场的局面,价格的竞争使利福达I+G的市场萎缩而失去知名度。
15 15. I+G“共结晶法”的生产工艺是否只有利福达I+G 的独家工艺?
答:过去30年是利福达I+G 的独家工艺。
现在的味の素泰国工厂生产的I+G及今年4月份在印尼投产的大象味元I+G(和利福达I+G共一条生产线)都是采用“共结晶法”的生产工艺。
16.我的技术员非用某一品牌的I+G不可,有什么最有效的办法证明其它I+G一样可以用吗?”
答:不少老板发出这样的诉求的确很无奈。
唯一有效的办法是:你做导演,他来表演,要他自打嘴巴。
只要按如下2种方法试验就会有不同的结果:
① 把“非用某一品牌的I+G不可”的I+G 取样板“一分为二”,一份标注原来的品牌,一份标
注你的技术员不喜欢的品牌,即把2个内在一样,标注不同的I+G都交你的技术员去完成试验。
结果是:相同的样板,因不同的标注会有2个(喜欢的是好的、不喜欢肯定是差的)不一样的结果。
②把你的技术员不喜欢的I+G品牌的样品和“非用某一品牌的I+G不可”的I+G的样板互换标签后都交你的技术员去完成试验。
结果是:“非用不可”和“不可用”的结论正好相反。
这样一对一的试验结果可以预知的是:主观意识决定感官试验结果。
这样试验的结论是:
只要是真正的I+G,任何人的感官都无法分辨他们可能存在的差异。
只要是真正的I+G,使用任何品牌的I+G作用于任何调味料效果都是一样的。
(要注意的是:取样和标注一定要安排另外2个人共同参与完成,以便在所有试验结果后公布样板的真实来源以作为公正)。
17 .非用某一品牌的I+G不可”的现象的后面是否有某种必然的联系?
答:“非用某一品牌的I+G不可”这只发生在中小企业的个案。大公司绝对没有这样的事发生。
发生这一现象的关键是企业自身存在问题。
一是企业的资金不足制约相关检测设备的购买。
二是企业的用人机制,没有引进人才的竞争机制和经营管理者质量意识淡薄。给职业道德低下的技术员有机可乘。
三是没有确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基本原则。
只要找几个人品尝比较就这么简单的事,却被手下玩弄于股掌之中说明问题的根源还是从管理者身上找。
18. 肉类制品应如何使用I+G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答:肉类制品都要经100℃以上的高温工艺,选择在65℃以上温度时添加I+G,就可获得最佳的增鲜效果。
因为所有宰杀的肉类,其体内都富含磷酸酶的活性物质,当温度控制在0℃以下时,磷酸酶的活性处在“冬眠”状态,这就是冷藏的肉类能保存一定时间内不变质的道理。
25-60℃的温度是磷酸酶最为活跃环境,肉类在这样的温度环境下几小时就变质的原因之一是磷酸酶造成的。
当肉类制品在25-65℃的温度时段,磷酸酶的活性物质将会对肌苷酸钠(I+G)有降解和破坏作用,如果在磷酸酶活性最为旺盛的温度时段添加I+G,会使I+G的增鲜效果降低。
当肉类制品在加热至65℃以上温度时,磷酸酶活性就会被高温杀灭,所以选择在65℃以上温度时添加I+G,就可获得最佳的增鲜效果。
知名的“乾隆一品”汤王,就是采用新鲜的鸡、鸭等肉类制作的,聪明的老板虽没有生物学的基本知识,但他在实践中总结的65℃以上高温添加I+G的方法肯定是最佳的。
19 .酱油添加I+G出现“豆腐花”状的成因及解决办法?
答:酱油添加I+G出现“豆腐花”状的成因有如下:
一是环境温度低于15℃。
二是I+G加热溶解后未待冷却至与酱油的温度接近时添加。
三是I+G的溶解浓度大于百分之一。
在环境温度低于15℃以下时,正确添加I+G的方法是:
假定储油罐的酱油为20吨,I+G的添加量为千分之一,则I+G的添加量为20公斤。每一公斤的I+G先与不少于150公斤60℃以上的热水(最好用储油罐内的酱油加热)溶解,待其冷却至20℃以下时添加到酱油中。
千万注意:当I+G 与热水的溶解浓度小于1:150倍以下,不管I+G的溶解液是否冷却,如果把I+G的溶解液直接添加到温度小于15℃的酱油中,都会使被添加的酱油产生如“豆腐花”状的悬浮物,I+G 的溶解液浓度越大,一次添加的量(指20公斤I+G的溶液)越大,被添加的酱油瞬间产生如“豆腐花”状的悬浮物就越多和越浓。
如果你工作中真的碰到酱油产生如“豆腐花”状的悬浮物的问题,用任何办法处理都只能是于事无补。
唯一的办法是先搁置,等环境温度上升至20℃以上时,“豆腐花”状的悬浮物会自动溶解消失。
但当温度回复至15℃以下时,原有的“豆腐花”状的悬浮物将会再度出现。所以一定要等环境温度稳定在20℃以上时灌装就不会再发生“豆腐花”状的悬浮物的质量问题。
20. 酱油使用I+G的添加量多少比较合适?
答:酱油是我国发明的以黄豆为原料酿造的有一千多年历史传承的调味料。
随味精、水解蛋白、干贝素、I+G等鲜味剂的开发应用,使一千多年历史传承的酱油调味料焕发出蓬勃生机,酱油也因之派生出酿造酱油和调配酱油。
凭借现代科技酿造的日本“龟甲万”酱油,不管是出油率、产量、微量元素、营养等综合指标都名列行业的前矛。
味精、I+G是酱油不可少的增鲜剂,因各厂家对“原油”配比及风味、鲜度的要求不同,酱油使用I+G的添加量也不尽相同,但I+G的添加量普遍在千分之一至千分之三之间为宜。
如果酱油使用I+G的添加量比例不合理,都将影响酱油的风味和鲜味。
以“海天”金标酱油实验为例:当将“海天”金标酱油再添加千分之一的I+G时,“海天”金标酱油既有的风味即“荡然无存”,其它品牌的酱油在再添加千分之一的I+G时,都不同程度影响酱油的“既有风味”。所以酱油使用I+G的添加量一定要根据自身产品的特点做到“适量”和“和谐”。
我们提醒生产酱油的用户在使用不同品牌的I+G时,适当增减I+G的用量以避免可能影响酱油的风味。
有人询问酱油添加千分之五的I+G是否过量,回答是肯定的!因酱油是供菜肴直接“沾点”,很少稀释使用,口感太浓郁适得其反!
21. 使用“某一品牌的I+G改变酱油风味”如果成立的话,是什么原因?
答:如果出现使用“某一品牌的I+G改变酱油风味”的事实,是因为添加I+G的浓度没有掌握好,也就是说因不同品牌I+G的鲜味浓度不同,使用不同品牌的I+G应适当增加或减少其添加量。
有厂家的技术员对出现上述问题时,总是简单把问题“推给”其它品牌的I+G,这就出现使用“某一品牌的I+G改变酱油风味”的“神话”,这是没有从添加的量分析其出现的原因造成的。
我们在第20问答题就阐述我们对成品酱油再添加千分之一I+G造成影响酱油“既有风味”的试验结果,同样的,如果在成品酱油中再添加万分之五的I+G时,同样会出现影响酱油“既有风味”的试验结果,试验结果证明:因使用“某一品牌的I+G改变酱油风味”是添加I+G的浓度没有达到“适量”和“和谐”的结果。绝不是不同品牌I+G造成的。